6月3日, “2017波士頓大學中國經濟論壇” 在北京長安街W酒店隆重舉行。盛世景副總裁楊靜女士作為中國領先的私募資管機構的代表應邀出席了論壇,參與探討了“資產荒”下的產業投資機會,分享了她對資產荒現狀的看法,以及在跨境投資等方面的實戰經驗。
本次論壇以“時局與前瞻:新常態下的發展新機遇”為主題,邀請了以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和華為國際咨詢委員會顧問田濤為首的諸多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及商界人士、眾多投資與創新行業的專家及知名互聯網科技創業者等300余人參會,圍繞中國經濟新常態、國內外市場的機遇與挑戰、財富管理、股權融資、互聯網科技、創業、教育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刻對話。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盛世景”)副總裁楊靜受邀參加了題為“資產荒下的產業投資機會”的專場論壇。
在專場討論中,楊靜副總裁、上海復星創富執行總裁白濤、熔安德資本管理合伙人張濤、發現創投創始合伙人王軍軍等嘉賓,針對“資產荒下的產業投資機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競爭的格局之下,一個機構如何定位突出競爭優勢?產業投資投后管理有哪些好的經驗,有哪些較大的挑戰?跨境投資數額大、障礙多、失敗多,在這些方面又有什么經驗和見解?嘉賓們針對這些問題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思路。
楊靜副總裁認為,不管是“資產荒”還是“資金荒”,實則只是供求關系的短暫失衡,而真正“荒”的是好項目。“在投資過程中,我們發現真正含金量高的項目是難尋的,而眼下能夠被大部分投資人看到的好項目又估值過高。因此,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一定要能夠洞見未來3-5年有可能成為投資風口的企業,及早布局才能給投資人和合作伙伴帶來豐厚的回報。”
提及近兩年國內熱議的跨境投資業務,楊靜副總裁作為盛世景國際業務的領導者,分享了她在該領域的實戰經驗。“跨境投資是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突破瓶頸的重要途徑。盛世景作為國際化的資管機構,在協助上市公司進行跨境投資的過程中也曾遇到諸多問題,企業文化融合方面最為突出。在投資過程中,我們發現,只有充分理解并購標的所在地區的思維方式和理念,在溝通上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順利推動跨境投資的落地。在我看來,彼此尊重的態度是促成跨境投資的關鍵,我們作為并購方要抱有包容的心態,在大的戰略方向上引導和整合,細節的執行方面則要尊重當地的規則。”
本次活動由波士頓大學中國校友會(BUAAC)主辦、科技創新產業服務平臺Xtecher協辦。論壇上,投資者與創業者實現了思想的碰撞與資金的對接。同時,論壇借助波士頓大學的國際化校友資源,為參會者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和多元的投資機會。